請問DVD-ROM

討論MP3、WAV、MIDI、WMA甚至其他數位音訊的播放、製作、轉換等。

版主: DearHoney

回覆文章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DVD有出新的DVD-AUDIO規格(96KHz/24bit),那麼舊的電腦DVD-ROM可以讀取嗎?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我想, 現在的 DVD ROM, 甚至是 DVD Player 都沒有具備這樣的 DAC, 就算能讀好了, 但是播不出來..., 所以... 再買一台新的吧! 可播 DVD Audio 的 DVD player 已經有了. 查查有關 DVD 雜誌相關報導.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Sony的SACD好像是192KHz, 24bit取樣耶,是不是啊?如果是的話,那不就跟這個DVD-Audio不相容?我是比較看好SACD啦。

又,HDCD又是什麼規格啊?為什麼前幾天在這裡看到有人說,HDCD player竟然可以提升一般CD播放時的音質,這......理論上說不通的吧?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引述小弟在之前在某網站的留言供各位網友參考

最近比較Hot的產品有幾項:<br>1) DVD-Audio<br>2) SuperAudio CD<br>3) HDCD<br>DVD-Audio 是全新規格,採LPCM編碼,取樣率44.1 , 88.2 , 176.4 , 48 , 96 , 192 Khz , 解析度為 16 , 20 , 24 bits , Max bitrate為 9.6Mbits/s ,最多為 6 Channels<br>SuperAudio CD 則具有向下相容性(2 Layer HD/CD Layer,CD Player亦可讀取) , 採DSD(Direct Stream Digital)編碼技術 , 取樣率高達 "2.8224MHz" !!!!! , 實際解析度應為 20bit , 頻寬為100KHz<br>HDCD在有 HDCD decoded chip player 表現較一般 CD音質優,在無 HDCD decoded chip player 表現亦較一般 CD音質佳(編碼方式有別於PCM 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,多了4bit紀錄Audio資料), 其較一般CD Player為優的電路架構, 使得一般CD在HDCD Player上亦能有較佳的音質.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to ivan

您發表的post中有多處矇矓帶過,難以徹底理解。在下的疑問如下列:<br>一、何謂LPCM--"L"是何意?<br>二、所以DVD-audio是various-quality&space的規格囉?<br>三、DVD-audio若是multi-channel也都是raw data而不是像Dolby Digital或dts?<br>四、「頻寬(bandwidth)」這個用語(term),用在描述sample rate我個人覺得不是很適當。而且20bit x 100KHz = 2MHz != 2.8MHz,其中為何有明顯差異?<br>五、HDCD放在無HDCD decoder的機器中,為何音質亦會較佳?實在是無法理解。<br>六、一般CD放在有HDCD decoder的機器中,為何音質亦會較佳?這更令人無法信服。

希望您能再詳細一點地把這些未來的資訊分享給大家了解,謝謝。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關於 SACD 的紀錄方式,用的是 DSD 的技術,和我們熟悉的 PCM 有很大的不同。SACD 的取樣頻率是 200 KHz,依據某個著名但我忘記的定律,播放時的能完整再生的最高頻率為取樣頻率的一半,所以 SACD 擁有 100KHz 的解析能力。雖然人耳不能聽到這麼高的頻率,但取樣頻率越高,越低頻的部分被取樣的次數就越多,再生時還原的波形就越圓滑,越接近原來的聲音。至於取樣位元,SACD 只有 1 bit 的資料流,不過由於 DSD 和 PCM 完全是不同的技術,所以我們不能拿來這樣比較,否則 1 bit 的 SACD 豈不是比 16 bits 的 CD 音質還糟糕了。<br>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LIBIDO,你講的部分有幾個小問題喔!

你講的 100Khz,這個是取樣頻率,但不是你所謂『人耳不能聽到這麼高的頻率』,因為光講『頻率』一詞,在聲音上是指『音高』。但取樣頻率一詞則是『每秒取樣的次數』,這就不是『音高』了。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我表達的不好 ^^;;<br>我試著講清楚一點:<br>SACD 的取樣頻率是 200KHz,所以振動頻率為 200KHz 的聲音每秒會被取樣一次波形,100KHz 的地方則會取樣兩次。根據某個著名但我忘記名字的定律,要完整的再生某段頻率的聲音,每秒至少要取樣兩次。所以理論上 SACD 可以再生出 100KHz 的聲音波形,但是這麼高頻率的聲音人耳並不能聽到。<br>取樣頻率和音高之間的關係大致上是這個樣子。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嗚嗚~~<br>我在亂寫什麼...<br>果然太晚睡就會亂說話...<br>本來是想寫清楚一點的,結果越寫越離譜了... >_<<br>剛翻書查了一下,取樣頻率 200KHz 代表的是每秒取樣 200,000 次,假設我們對一個純 100KHz(每秒振動 100,000 次)的波形作取樣,則一個週期可以得到兩筆數值,這是要再生一個頻率的最低要求。所以取樣頻率 200KHz 可以再生的頻率上限為 100KHz,這個叫做夏儂定律。<br>至於那個每秒取樣一次的離譜數學,大家就忘了它吧... ^^ ; ;
訪客

文章 訪客 »

每週期取樣兩點,在最佳情況下,理論上也只能搞出三角波。實作DAC倒是可以修飾電位變率,讓它比較順一點。但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要知道,當AD在sample頻率高達二分之一取樣頻率的訊號時,能夠恰恰好取到peak那兩點的機率是小之又小,這就是為何CD-audio在Hi-end觀點來看會被批評為解析度太低。(有沒想過worst case?兩次取樣剛好都取到平衡點,結果等於沒取樣!?)

加大sample rate是要讓數位聲音能夠趕上LP唱盤最重要的關鍵。另一方面,把DAC由16bit加大到24bit我個人則覺得是沒意義的事情。相同的sample rate下,16bit和24bit相差非常有限,也許單看數字上,六萬多階段(16bit)和一六七七萬階段(24bit)好像差很多,可是說實在的,聽起來的差異一定很小,即使是數萬元級的Hi-Fi喇叭,其單體對類比訊號的靈敏度,16bit取樣就綽綽有餘。即使DAC出來的電位升降不夠平順,DA電路也可以加以修飾。加大sample width是可以加大動態範圍,可是電路的訊噪比了不起給你一百出頭dB,24bit相對於這些事實來說,我覺得是沒意義。

不過即使24bit是大而無當也沒什麼好抱怨的,因為它所增加的space卻很小,才多50%(而且以現在科技進步的速度,space反正成長得超快......),但是sample rate則是要增加百分之好幾百的......
回覆文章